杨正卿把客人吓跑的代价,就是要在山里为山居野味菜馆亲自作宣传。
只要这几天在山里行走的人看到杨正卿,就能发现他肩上扛了个旗子,上书几个大字:山居野味菜馆。
本来菜馆是将军夫人所开这件事只是个传言,但现在杨正卿这么一来,谣言就愈加多了。……将军夫人、将军在山里的小妾、被将军抛弃却又对她心存愧疚……总之说什么的都有。
来往的客人虽然因此不敢在店里闹事,但看姜时月的目光就多了一些探究。
瑶娘有些过意不去。
“时月,这样实在是有损你的名声……”
从前她也不是没有起过哄,但后来知道姜时月对杨正卿没有想法之后,她就不再乱说了。
现在外面传成那样,早知道她就不开这劳什子店了。
姜时月冷笑一声:“我的名声早就响彻京城了,现在也是时候让我尝些甜头了。”说罢她问瑶娘,“今天收了多少粮?”
“目前有五十斤,加上前几日的,一共是……一百二十五斤六两!”瑶娘默算一番,激动地说。
“好,就用这些大米去甘霖庙换山货。”
这次来的官兵由皇家点名派出,来的都是各方直属势力,待遇当然也是一等一的好,带的吃的都是精良大米,比起之前杨正卿打仗带的口粮好了不是一星半点。
这些人平时在京城吃惯了好的,来到这山野之地,偶尔吃上几回野菜炕饼,山药菜糊,竟也别有一番风味。
不管是野菜野果还是各色肉类,都是这山林天生地长,够味,够劲!
来山居野味馆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,也不知是野菜野味本身就好还是这里的厨子手艺高超,总之吃过后就是让人难以忘怀。
所以当姜时月要求食客以粮食代替银钱来付账的时候,官兵们都爽快地答应了。出来本就带了军粮,在外吃饭顺便用掉军粮,说起来倒还方便了他们,只不过出门的时候要麻烦点,想来吃点野味还得回驻地取粮食。
而姜时月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,此地地处偏僻,就算手里有钱,想要买东西还得走很远才能到镇上,而且甘霖庙极度缺乏粮食,人们在山里采集到的山货大都都是去镇上卖了买粮食了。现在她有了大米,就可以拿出一部分直接找甘霖庙的百姓换取山货,这样既方便了百姓,自己也存下了一部分粮食。
要知道现在周边城镇的粮食可是越来越贵了,现在拿山货和这些官兵换粮食,简直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。
虽然她和高达之前种下的稻子也快到了收获的时候,但灾年多囤粮总是没错的。
姜时月下午就去了甘霖庙。
对于拖着粮食来换山货的姜时月,甘霖庙的百姓简直一百个欢迎,虽然张寿等人已经死了,但从南山到镇上最快也要一天时间,现在有人直接拿着粮食来和他们置换,不少人都拿着自己在山里采集到的山货来和她交换。
姜时月不是爱计较的人,只要不是太过分,一般都是别人说换多少她就换多少,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,哪个实诚哪个奸诈,多打几回交道就知道了,反正她手里有粮,那个出价好她就和哪个换。
即使她是有心相帮,也不愿当受欺负的冤大头苦主。
她留心看了下,和她交换东西每次出价最低的当属李大个子,所以她自然也就和他达成的交易最多。这次也不例外,她用十斤大米从李大个子那里换来了十斤菌子,他还另送十斤山药。
“都是托您和杨将军的福,来日方长,以后您可一定要再来找我置换。”李大个子说得一脸恳切。
姜时月就喜欢和这样知恩图报又勤快的人打交道,她满口答应,拖着满满一拖车山货离开了。
张寿几人死后,姜时月有次趁着打猪草的间隙顺道来问了李大个子,那次他们一家确实是因她受到了张寿等人的针对。
所以可以肯定张寿一伙就是冲着她姜时月来的,后面的人和前任县令当然脱不开关系,而前任县令是皇贵妃的人,高达说过,这次淘金就有皇贵妃的人在里面。
这其中是什么恩怨,以及有什么错综复杂的关系,她真的一点都不想去管。
她是来隐居过日子、享受生活的,不是来和一帮子人勾心斗角的。
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吧,她也不是没有实力的人。实在不行,也就是个死,只不过死的比较冤罢了。
要怪就怪杨正卿,好好的当什么劳什子将军,净连累她。
一路上思绪乱飞,最后对着同行的虎子把杨正卿骂了又骂。
踏着饭点儿回到到瑶娘家后院,得知来了几个来应聘的。
“你说是杨正卿要你们来的?”姜时月望着三个半大的孩子,满眼不可思议。
“杨将军拿着旗子巡逻,说,说来吃饭就要干活。”说话的是那个最大的男童,看着也不过七八岁。
剩余一男一女,大的最多五岁,小的估计才三岁上下。